《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确定,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笔者就其中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范围及其调查内容谈谈个人认识。
《方案》虽然指出了未利用地土壤普查的重点是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但并没有明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土地这四类未利用地中的哪些可以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列入土壤普查范围。笔者认为,可用限定因素法来排除那些即使是土壤条件可开垦,但因其他限制因素而不能开垦的未利用地;剩下的未利用地才是土壤普查对象。
首先,凡是日均气温小于10℃积温小于1800℃的未利用地应排除在土壤普查对象之外,因为在这类地上种植的大宗谷类作物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其次,天然降水量大于等于400毫米时,即使不灌溉,降水量也能够满足旱作农业的水分需求。而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如果没有地面水和地下水可供灌溉,未利用地就不属于土壤普查对象。再次,我国规定不能开垦坡度大于等于25°的土地,因此至少将坡度大于等于25°的未利用地(主要是其他草地和裸土地)排除在土壤普查范围之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些国土空间规划划入建设用地区和生态保护区的未利用地,应排除在土壤普查范围之外。
土壤调查还需要明确土壤性状调查指标。土壤性状指标中,除了颜色、质地、有机质、重金属外,都是易变的土壤性质,是随着灌溉、施肥和施用农药等田间管理措施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耕作层的氮磷钾等养分情况、容重、孔隙度这几类土壤性质在一个种植季内就会发生变化;是否施用微肥,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不一样;施用农药与否,动物活动、微生物的数量、类型也不一样。即使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相对较慢,但耕地施用有机肥与否、施用有机肥的量和种类,以及是否秸秆还田等都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含量。
农业生产是通过调节灌溉、施肥和施用农药等田间管理措施来达到农产品生产目标的。未利用地还没有开垦种植过,其在开垦过程中会搬运或扰动土壤,土壤性状在开垦后肯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田间管理,土壤性状还会不断地变化。那些容易变化的土壤性质不应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壤调查内容。
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分含量、pH等这些土壤性质是自然形成的,影响着耕地是否可开垦,也影响着开垦后耕地的扎根立地条件和水分保蓄能力,是基本稳定的土壤性质,应作为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内容。
土层厚度影响作物的扎根深度和土壤的储水能力,土壤普查要重点调查。考虑到开垦时的土地平整工程,特别是山区要修建梯田,建议未利用地的土层厚度调查分级标准为小于60厘米(不需要土地平整的)、60~200厘米(不需要土地平整或略有土地平整)、200~400厘米(需要土地平整或修建梯田)和大于400厘米(坡度大必须修建梯田)。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砾石和粗岩石矿物碎屑没有任何吸附水的能力,土壤中大量粗碎屑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漏水漏肥。建议土壤质地调查分级采用粗骨土、沙土、壤土和黏土四级标准。
此外,还需要调查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盐碱地一般分布在干旱缺水地区,如果土壤含盐量过高,需要大量淡水洗盐,特别是“结壳盐土”的结壳层基本都是盐分结晶,可以不考虑作为耕地后备资源。
pH值大于4.0和小于9.5基本不影响一般大田作物生长。土壤pH值小于等于4.0和大于等于9.5的未利用地开垦则需要改良措施。因此,建议未利用地的土壤pH调查只分为两级:小于等于4.0和大于等于9.5。
未利用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可采用此前已有的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即可。因为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反映的地表基质或岩石的重金属含量是基本稳定的。
值得提出的是,未利用地调查需要增加地表岩石露头度的调查,虽然这不是土壤指标,但关系到开垦的难度。
上一篇: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15问 |
下一篇: 土地征收程序的 十个步骤 |
![]() |
地址:河北省365bet假网站_世界杯365软件_365 体育投注广阳道39号国土资源大厦 065000 联系电话:0316-2237138 主办:365bet假网站_世界杯365软件_365 体育投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维护单位:365bet假网站_世界杯365软件_365 体育投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冀ICP备19031506号-4 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692号 网站标识码 1310000025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