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集聚廊坊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时值仲夏,廊坊大地再次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5月26日起,廊坊中部、南部、北部片区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接续启动,总投资499.4亿元的141个项目破土动工,中安智能制造装备服务创新基地、汽车循环经济产业中心、复星国药华北医药温控枢纽、联东U谷·大厂海高智控云谷等一批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力量向项目集中、资源向项目集聚、政策向项目倾斜,推动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在谈、签约、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数量较2020年实现四个“翻番”,全市共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39项,重点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今年,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市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68项,总投资2925.8亿元,计划投资640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年计划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06.7%、63.7%和86.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79.2亿元,占地266亩,总建设规模2600张床位。“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最后的装修扫尾阶段,今年7月具备开诊条件。”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医院定位为以肿瘤诊疗为特色,集综合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典范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将有力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解决肿瘤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癌症中心项目于今年开工,建成后将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产业配套区共同构成国家医学中心,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性工程。
项目建设,导向鲜明。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内的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优质项目选中廊坊。而借助协同发展东风,廊坊积极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健康等高端高新产业项目加速集聚。
在中南高科·燕郊电子信息产业园施工现场,工人正抓紧施工。截至2021年底,园区共招引企业41家,预估纳税3500万元,投产产值33亿元。入园企业中,国家高新企业占比80%,瞪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20%,优质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5月17日,总投资335.18亿元的中国·固安空港新城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产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文旅综合体等设施,打造高端商务聚集的流量地标。
国药科技城·医药供应链CSO中心项目,拟建设高标准仓储物流中心、冷链中心、分拨中心、集采结算中心,打造医药及医疗器械供应链CSO中心,力争年内竣工投产运营。
……
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加紧建设的产业基地,从科技创新的智能制造到活力涌现的商务中心,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画面徐徐展开。
“越是形势严峻,越是凸显项目的重要性,越要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这是当前全市上下形成的发展共识。
今年以来,项目建设一度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但时机不等人,在项目建设黄金期,我市出台了“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四重”项目责任清单,明确了“1466”工作路径,印发了《365bet假网站_世界杯365软件_365 体育投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有序开工复工的工作方案》,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加快建设。
全市各地也拿出实招、谋划新招,精准做好项目跟踪和要素保障,下大力气疏通堵点、难点,推动项目建设增速提质。
——大厂从项目立项、成功签约到开工建设,把一对一“管家式”服务贯穿全过程,当好项目单位的“娘家人”,保障项目建设有序平稳推进,让企业投资放心、舒心、安心。
——广阳区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搭建“广阳城市经济招商营商会客大厅”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与高质量企业进行精准对接。
——永清县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准入即准营”,直接取消审批事项7项,优化审批服务45项,电子章覆盖45个单位,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和企业行政成本。
保驾护航下,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孕育形成。